重庆市涪陵区博物馆
关于2022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依托阵地,多渠道开展宣传展览及文创成品的开发。
涪陵区博物馆2022年全年共接待观众189000人次, 其中未成年人49800人次。开展“研学旅行牵手涪博历史文化课堂”实践教学讲座培训8场;举办线上展览9场、线下展览26场(其中原创临展2个、引进合办临展2个,参加外地临展3个;举办巡展19场),新开发文创产品种类13种;新制作了《涪陵春秋--涪陵历史文化陈列展》和《涪陵区博物馆文创产品》《文物的力量--涪陵区不可移动文物精品》等宣传资料册页。
1、完成了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的正常免费开放接待工作。
2、完成重庆市第十三届文化遗产宣传月,“5.18国际博物馆日”线上宣传推介、线下系列宣传展出活动、宣传海现报的设计制作工作。荣获重庆市文旅委“十佳博物馆优秀海报”和“2021年度短视频特别奖”两项殊荣。
3、涪陵区博物馆被共青团重庆市涪陵区委员会授予首批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并喜获由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予的2021年度重庆市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工作先进单位嘉奖。9月,我馆《涪陵春秋——涪陵历史文化陈列展》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公布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4、2022年我馆新制作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展览》、《文物的力量--涪陵区不可移动文物精品展》两个原创展览、引进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办的《虎佑神州文化系列图片展》、《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革命文物图片展》两个展览。原创和引进展览还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庆祝2022年重庆市第十三届文化遗产宣传月”及庆祝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为主题先后送进涪陵区龙潭镇、南滨路公园、南沱镇、涪陵第五中学、清溪镇中心小学、白涛街道办事处、罗云镇、大木乡、重庆武警执勤第四支队执勤一中队、武陵山乡、马武镇惠民小学等社区、乡镇、部队、学校,开展巡展19场,将流动博物馆暨社科普及展览送到大众身边,宣传了文物保护成果,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致力于多渠道向大家介绍涪博文创产品开发的创意思维及传统文化元素,让大众充分感受本土优秀历史文化演绎出的精彩涪陵故事。2022年7月参加四川文物局主办的“第二届巴山蜀水博物馆 文创展”获优秀参展单位,9月参加郑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喜获优秀展示奖,同月中旬与重庆各区县组团参加桂林举办的2022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获最佳创意奖。目前新开发文创产品种类7种。
6、免开考核资料已备齐,按市局要求等待上报。
(二)做好地面地下文物保护工作
1、完成全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点的安全巡查工作,确保野外文物安全。
2、协助完成空军重庆白市驿机场迁建工程文物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协助进行“中国考古”项目之一的“小田溪墓群”发掘,成果丰硕。
3、参加涪陵区关于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工作。已完成涪陵区1006处文物点的电子资料录入,正在进行核对、整理工作。
4、完成涪陵区石窟寺及石刻铭文史料收集整理工作。统计全区“石窟寺及石刻类”共112处,。
6、参加青羊镇陈万宝庄园附院修缮初验收工作,验收结果为合格。
7、 完成涪陵区21处市级保护单位图片资料的收集工作。完成涪陵区市、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名称核对上报工作。完成涪陵区(民居)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面积信息核对上报工作。
8、完成《全国名碑名刻文物遴选推荐项目》,涪陵区选取推荐白鹤梁题刻、北岩题刻、百步梯石刻、桂岩题刻共4个文保单位。该项目详细数据资料已在《全国名碑名刻文物遴选推荐系统》中登记录入。
9、参加小田溪考古发掘项目的验收工作。该项目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发掘工作,涪陵区博物馆配合协调,发现商周至宋代的遗迹墓葬共43处,出土文物、文物标本1万余件。
(三)馆藏文物保护工作
1、做好库房藏品管理工作,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认真完成了对藏品的日常化专业技术管理,管理有序、账目清楚,全年未发生藏品毁坏和丢失情况,保证了藏品的安全保存和使用。
2、完成243份馆藏文物档案编制工作。
3、编报完成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申报书。
4、与万盛博物馆联合开展了馆际文物交流展览;参加了“传拓挥春秋.情动渝川黔”渝川黔馆藏拓片联展,我馆提供的9套拓片参与联展。
5、编制并上报了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方案、预防性保护方案及馆藏珍贵书画文物保护性修复方案,申请文保资金累计达700余万元。
6、接收了重庆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移交的涪陵大屋脊发掘出土文物19件(套)。
7、统计完成了馆藏碑刻、题刻拓片以及名碑名刻的管理使用情况。
8、征集社会文物清石彦恬故居地砖等社会文物21件(套),接收区公安局移交的涉案文物3件。
9、持续推进《涪陵文脉.遗珍荟萃》图书编辑工作。
10、配合重庆电视台拍摄了我馆一级文物战国青铜柳叶剑参与“百馆百物——川渝宝藏”主题宣传活动。
11、我馆提供5件(套)馆藏珍贵文物并与中创文保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签订博物馆文物二创运营发行业务授权书和文物文创授权协议。
(四)行政后勤工作
1、完成了2021年年度考核、薪级工资变动、绩效工资核定、社会保险金、2021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申报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报表、养老保险、工资年报、劳动统计年报、博物馆、纪念馆基本情况快报、年报统计、法人证书年检、博物馆年检及上报等工作。
2、完成文旅委和荔枝街道办事处布置的建设全国文明城区各项工作以及资料的收集上报工作。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管理和责任制度,落实各级责任制、强化交接班制度,各值班人员责任明确,责任到人。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做到了有隐患及时整改,有情况及时报告,保障展出文物和馆藏文物的安全。
4、完成了日常和各节假日的安全值守、安全巡查、检查,防火巡查每日5次以上填写各类安全表格,发现及整改隐患3起,投入安全整改经费15000余元。全年召开专题安全会3次,消防培训3次、消防演练2次,张贴安全标语2幅。配合群工部完成展厅文物、设施设备进行专项安全检查、交接并填写交接表700余张。
5、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完成对来馆观众、来馆办事人员、本馆职工等的疫情防控检查任务,有效杜绝了疫情的传播。
6、完成陈列改造验收,争取进度款88.00万。
二、工作亮点
(一)积极开展馆校共建
2022年与大中小学校积极策划教育共建项目,和涪陵职教中心、涪陵第五中学校、涪陵玉峰小学、涪陵清溪镇中心小学等开展“研学旅行牵手涪博历史文化课堂”实践教学培训,将展览及社教活动“迎进来、送出去”,让涪博从知识的“殿堂”转化为“课堂”,致力为青少年打造鉴往知来的“大学校”,让更多的孩子亲近历史,触摸文物温度,传承文脉基因,感受“博物馆的力量”。同时“博物致知,文以化人”志愿者服务活动也火热开启,新招募20名志愿者投入到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广泛参与讲解实践、工作报告撰写、摄影摄像、海报制作、文创设计、手工教学等,以博物馆为平台,点燃求知的火苗,以物养志,以文化人,在历史文化遗产中溯源文明,汲取力量,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二)加强文物活化利用
近年来,珍溪中心小学校在上级文博单位、教育部门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修缮后的百年施家祠堂,建成展示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基地,不仅有利于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更有利于发挥古建筑的文化传承作用,受到学校广大师生和附近广大市民的欢迎。施家祠堂作为珍溪中心校乡村少年宫德育基地,以学生社团为依托,以琴棋书画为主线,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设置有琴、棋、书、画室,以及藏书阁、国学馆等功能室,悬挂有孔子、孟子画像的展板,布置有琴棋名人墙和书画名人墙及相关艺术小品,并利用藏书阁与国学馆间建筑物墙壁设立宣传“二十四孝”传统文化长廊。2022年6月,“乡村少年宫”涪陵施家祠堂活化利用项目荣获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古遗址保护协会颁发的重庆市2022年度文物利用优秀项目。
(三)图书编辑工作,完成《北岩墓群》考古发掘专题报告,稿件交重庆市考古研究院校审出版;完成《涪陵文脉 遗存荟萃》初稿,正在补充、校对资料。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博物馆环境状况无停车场、无公共绿地、无残疾人通道,不符合现代公共文化场所要求,目前的位置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把堡子城公园纳入博物馆整体环境,结合烈士陵园,纳入一个集宣传、教育、休闲为一体的公益性大众文化活动场所,或在涪陵新区规划综合博物馆,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文化休闲场所。及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也可发展文化旅游,带动三产业,让全民共享文化遗产。
(二)地面文物及馆藏文物专项保护经费奇缺,很多文物面临毁损。宅基地复垦、危旧房改造使古民居面临毁灭性灾难。建议加大财政投入,保护馆藏及田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机制。
(三)专业人员奇缺,进人渠道不畅。人员结构老化(50-59岁11人;40-49岁5人;40岁以下4人)。事业单位现行工资政策是职称和工资挂钩,技术职称岗位设置太少,实行退二进一,按现有设置年轻同志晋升上一级职称机会渺茫,极大地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建议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人员,杜绝一人数岗,专业不专,甚至什么也不专,拉夫凑数等不良现象的存在。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库房微环境及温湿度不达标,调控设备落后,库内文物保存环境不容乐观,工作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库房工作。建议改进库房调控设备,净化库房环境,保证文物安全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四、2023年工作安排
(一)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宣传展览及文创产品开发工作。
(二)做好藏品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数字化管理工作,积极争取上级经费,推进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推进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持续深化馆际之间的文物交流工作,完成流散文物的征集工作。
(三)做好馆藏文物的安全保卫工作。
(四)完善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
(五)完成地下文物考古发掘协调工作。
(六)配合推进完成债券资金项目,并促进合理利用。
(七)协助推进点易展览工作。
(八)协助推进白鹤梁题刻申遗工作。
(九)继续做好出土文物的整理工作,编写发掘报告。
(十)积极参与周煌文化建设相关工作。
(十一)参加涪陵区邱家榨菜记忆馆推进工作。
(十二)协助完成安澜桥保护推进工作。
(十三)完成陈列改造两次审计工作;积极推进中心库房财政审计工作。
(十四)完成两部图书编辑,争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