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快讯

兔年来涪博——找寻可爱的“兔精灵”!

      “玉兔迎春”

        兔年观兔,大展宏“兔”。

        2023年春节,来涪陵博物馆找寻可爱的“兔精灵”吧!

        十二生肖,凝聚了中华千年的传统文化与历史,兔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四位,涪陵区博物馆在癸卯兔年新春佳节之际,精心准备了新春系列展览,欢迎您走进博物馆回味历史,让这些生动可爱的“兔精灵”为您带来新年的跃动之喜!

        在众多动物中以温顺机敏著称,深受人类所喜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还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不仅象征着圣者的仁慈德厚,也饱含普通百姓对健康长寿、多子多福、吉祥平安的美好愿望。

图片1.jpg

        兔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在生物分类学中,兔科分为兔亚科和古兔亚科。兔亚科主要为体型较大且分布广泛的“野兔”,中国境内目前分布的9种野生兔全部属于此类。古兔亚科主要为体型较小,耳朵和后腿相对较短的穴兔,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家兔都是早期由欧洲的野生穴兔驯化而来,它们大约在距今3000年前开始向东扩散,后来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

图片2.jpg

        这是出土于山东微山的东汉“狩猎”画像石,上面有十个猎人分别执毕、荷努、架鹰、牵犬,最左侧还有两只狗跳起捕鹿扑兔,整体画面显得生动传神。

图片3.jpg

        文房四宝中,兔也有一席之地。兔毛是中国古代毛笔的主要毫料。考古发现证实,最晚在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兔毫笔,只是各地没有统一的名称。

图片4.jpg

        图片中展示的是湖南长沙左公山出土的战国兔毫笔与竹笔套,该笔竹杆粗0.4厘米,杆长18.5厘米。由兔箭毫制成的笔头长2.5厘米,被夹在劈开的竹杆一端,外用丝线缠捆。笔管外涂有一层生漆,已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毛笔相差无几。

        另外还有一类茶具,也与兔毫有关。宋代流行一种被称作“兔毫盏”的黑釉瓷茶碗,因瓷釉中的放射状条纹结晶酷似兔毛而得名。

        “兔毫盏”最早出现于建窑。建窑位于福建建阳县水吉镇,本为民间瓷窑,北宋晚期由于上层社会“斗茶”的需要,开始烧制专供宫廷使用的黑茶盏。建窑兔毫盏多为乌泥胎,这几件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瓷盏,器型端庄,胎釉较厚,有光泽感,其中的兔毫清晰可见。

图片5.jpg

        野兔多杂色,稀少的白兔被视为祥瑞之兆。南朝《宋书·符瑞志》中记:“赤兔者,王者德茂则见”“白兔,王者敬耆老则见”,将“赤兔”“白兔”视为统治者品德高尚的象征。书中还记录了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至刘宋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各地发现、敬献白兔的情况。唐代,白兔与白鹿、白雀、白雉、白鸠等皆为贡品。明代宫廷“白兔生子诩为上瑞,告庙称贺”。

        兔子的繁殖能力强,孕期在30天左右,每窝有6-8只小兔是易孕多子的象征。会制作“不死药”的白兔也成为了健康长寿的标志。晋代《抱朴子》言:“兔寿千岁,五百岁其色白。”华北一带现在仍有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当天“吃迎霜兔”的习俗,不仅因为霜降时的兔肉肥美可口,还因为民间信仰赋予了兔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含义。

        这一件民国衔芝铜兔,展示的就是捣药玉兔带来古人视为治病仙草的灵芝,同时也是寓意“福寿安康”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图片6.jpg

图片7.jpg

        这两件小巧玲珑的玛瑙兔,雕工简洁细致,莹润可爱。

        中国古代传统观念中,兔子会带来好运。类似樵夫追逐白兔而发现银矿的故事层出不穷。重庆云阳的“白兔盐井”相传是汉将樊哙逐兔时所发现,于是才有了川东盐业两千年的兴盛。元代南戏《白兔记》中幼年失怙的小主人公因猎兔而得以遇见生母,一家团聚,白兔成为作者笔下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元素。毛绒绒的兔子温顺可爱,象征着人们内心最柔软的情感。

图片8.jpg

涪博玉兔迎春展览讯息海报

        从东奔西走的猎物到活泼可爱的宠物,从美丽的神话故事到华丽繁复的装饰,兔,用平凡的柔软与温暖治愈着忙碌社会中的人们,虎走留福,玉兔踏青,癸卯兔年,涪陵区博物馆祝大家兔年大吉,一如既往,二人同心,三口之家,四季欢唱,五福临门,六六顺意,七喜来财,八方洪福,九九吉祥,十全十美,“兔”个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