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力宣传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时值牛年春节之际,涪陵区博物馆推出《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图片展》。该展讲述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涪陵人民反帝反封的革命斗争于1949年取得最终胜利,并迎来了自身解放的历史。以此展牢记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奉献的先烈们,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中,铭记历史,鉴往知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第一组 党团组织创建时期和大革命时期(1919年5月—1927年7月)
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逐渐在涪陵传播,青年团、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逐步建立。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涪陵人民投身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大革命(国民革命)运动,与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势力展开了坚决的斗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涪陵革命斗争转入低潮。
1.威截“宜阳丸”
1923年秋,川东边防军警备旅旅长贺龙率军在涪陵龙王沱长江中拦截为北洋军阀偷运军火的日清公司“宜阳丸”号商船,截获子弹82万2千发,炮弹300发,手枪数十支,迫使日方赔礼道歉并赔偿中方十万大洋损失费,这一事件当时震惊中外,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大涨了中国人的志气。
贺龙任川东边防军旅长时留影
贺龙拦截“宜阳丸”号商船发出的书面交涉文书
2.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涪陵支部
1924年8月,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执委童庸生到省立四中(位于今涪陵区江北街道办事处北岩寺附近)任教,在学校创立“社会问题研究会”,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青年积极参加革命实践。9月,童庸生、彭服远在省立四中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涪陵支部(1925年1月改称共产主义青年团涪陵支部),支部初期直属团中央领导,后隶属团重庆地委。
社会主义青年团涪陵支部创建地:四川省立第四中学校
涪陵四川省立第四中附校设平民学校成立纪念 民国十四年三月九日
3.建立中共罗云支部
1926年春,钟善辅按照中共成都特支书记刘愿庵的指示,回到家乡涪陵罗云坝,宣传马列主义,培养一批知识青年和农民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涪陵地区最早的中共组织——中共罗云支部。文昌宫小学校长李焕堂任支部书记,支部有党员14人,隶属于中共成都特支领导,1927年2月隶属于新成立的中共涪陵城区区委(县级)领导。
罗云土地会会员和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部分战士合影
中共罗云支部活动地遗址——文昌宫
4.“四镇乡”农民运动
李蔚如(1883—1927),字郁生,号鸿钧,涪州大顺场(今大顺乡)人。涪州军政府司令官,四川督军署中将参谋长,国民党(左派)涪陵县党部主任委员兼农民部部长,涪陵农民自卫军总指挥。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参加广州起义、重庆起义,后领导和参加四川讨袁、护国、护法之役,屡建战功。1924年,因厌倦军阀混战而解甲归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积极开展涪陵“四镇乡”农民运动(四镇乡:是当时对涪陵县西部长江南岸君子镇(驻蔺市)、同乐镇(驻同乐场)、龙潭乡(驻龙潭场)、新盛镇(驻新庙子)4个镇乡地域的统称),建立学校,培训骨干,广泛建立发展农民协会,并组织农民自卫军攻打南川县城,直接牵制刘湘兵力,策应了刘伯承等人领导的顺泸起义。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后,涪陵因拥有8000农民自卫军作后盾,成为大革命时期重要革命据点,同年7月,李蔚如被军阀郭汝栋诱捕,英勇就义于重庆南岸黄桷垭。
李蔚如
李蔚如就义前写给妻子罗城璧的永诀书
1927年《国民公报》有关李蔚如遇害后的报道
涪陵县君同龙新四镇乡团练传习所证书
涪陵县农民自卫军旗帜
李蔚如旧居
更新小学原貌
涪陵国民议会促成会成立纪念
堡子团练传习所旧址
涪陵县农民协会成立地旧址——李家祠堂
吴玉章为三三一惨案烈士的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