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三级文物《清·江南农事图》。作者以写意的手法反映了晚清江南水乡的农事活动。画中有小桥流水、茅屋亭阁、水田耕牛、高山丘陵等,在山村水郭中人物或田间劳作、或闲坐休憩。整体气氛活跃,其意境令人回归田园,如闻牧歌,心怀桃源,自然是诗境,更是文人画家用意所在,作品整体线条张弛有度、刚劲稳健、设色浓淡相宜,画面清晰自然,构图饱满,层次清晰,行笔自如流畅,笔法流露出书写性,为典型的山水画风格。笔者择其最具意境的1副江南农事图赏析。
该图呈现江南早春,树丛屋宇,人物水田,乃至远山在望,都是一派江南四月景色。亭中一女面目清秀,衣着得体大方,气质端雅,举止安详,侧坐于方桌前,凝视左下方,大概是端详亭外的花鸟,独自沉浸在刺绣的趣事中,手中绣圈中作品已成雏形;右侧少女解开衣怀,左手搂着婴儿的后背,右手轻抚婴儿的腿脚,倚坐在美人靠上悠然地一边哺乳幼婴,一边与亭子外裹着小脚,身穿一身宽大粗布后背略驼,双手端着竹箩的中年女子交谈,两人笑面相迎,气氛融洽。紧跟中年妇女的是一幼童,脚穿敞口布鞋,手提水壶,后脑勺留有小辫,侧着脑袋仰视后方。隔着溪流的另外一个亭子中,一老翁闲坐,或读书或博弈,亦或品茗闲谈,尽享着早春的美好。绕过桃树是一片水田,田岸上一梳着辫子的老者,留有浓浓的胡须,弯腰背手,手持拐杖,腰间还系一香包,或给水田里几个农夫传授耕种经验,或监督他们做农事,右旁立一男童,男童食指指向农夫,还不时与老者娱嬉。水田里两农夫捞起裤脚,光着臂膀正在卖力的施肥。越过田埂的另外一块水田里农夫和耕牛正在紧张地耕种,农夫左手紧握犁把,右手挥鞭赶牛,被他使唤的老黄牛仰着头费力地拉着犁。水田边一老妇肩扛锄头正匆匆朝田里走去。另外一水田里,一农夫身披蓑衣,站在耙上,左手拉缰绳把握平衡,右手扬鞭唤牛,耕牛膘肥体健,在农夫的配合下,把田地耙的平整以便播种。对面的亭台和树木分布错落有致,下方巨石盘踞,布满青苔。远处高俊的山峰,摇曳的松柏,布局合理,意境清远。整幅作品疏密错落,层次分明,宛如奏响的一曲迎春曲,飘响在春日的晴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