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枕,即瓷质的枕头。枕头是人们日常起居的重要生活用具,古代的枕头最早是是利用天然材质稍加加工制作,以后又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使用的材质有木、玉、铜、竹、瓷等材料,其中以瓷质居多,它是随着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唐朝时开始大量生产,两宋及金、元时期最为鼎盛,明清时期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也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宋代,瓷枕设计和构造也愈发科学合理、舒适实用,能为炎炎夏日带来一枕清梦的瓷枕,还兼有爽身怡情的功效,加之文人歌咏的推波助澜,瓷枕便逐渐风靡。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诗意地赋予这种日常的卧室寝具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美好吉祥的寓意。清代弘历诗赞:“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博物馆馆藏宋代瓷孩儿枕,为长32.30厘米,宽16.80厘米,高18.40厘米 ,枕身通体施青釉,釉质肥厚莹润,工艺细腻。这件孩儿枕呈孩儿俯卧状,其双臂环抱交于胸前,肩部微耸,两膝撑起臀部,后背下塌,自然形成弯曲流畅的枕面。孩儿顶留一髻,面部清眉秀目,双眼微睁,提口微笑,神情悠闲自得,体态丰腴,其天真、活泼可爱的男娃娃形象栩栩如生。
博物馆馆藏明代三彩瓷枕,长37.50厘米,宽17.70厘米,高12.80厘米。施黄、褐、绿三釉色,其造型特点为枕面下凹,两边上翘,底部留7个散气孔。